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魏明:加快发展智慧养老机器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分享到:
点击次数:892 更新时间:2021年03月10日17:06:45 打印此页 关闭

今年全国两会上,老龄化挑战、养老问题成为两会一大关注热点。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预测数据,到“十四五”期末,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3亿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表示,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劳动力不足、公共财政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建议,加快发展智慧养老机器人能有效破解养老资源紧缺问题,促进智慧养老产业蓬勃发展。

魏明(受访者供图)

在魏明看来,加快发展智慧养老机器人,能有效破解养老资源紧缺问题。他提到,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9年,65岁及以上人口较2001年增加8541万达17603万人,占比提升5.5个百分点达12.6%,社会养老压力与日俱增。按照国际1:3的照护比标准(即1个养老护理人员照护3位老人),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超过1300万。加快发展智慧养老机器人,对解决养老资源紧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魏明表示,当前,我国智慧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同质化、低端化发展情况比较普遍,导致更多企业选择“积极围观”,至今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标准体系。受制于技术上的短板,市面上大多数养老机器人处于亚智能水平,功能单调,缺乏实用性,甚至有的产品直接假用儿童机器人,只具备对话、视频通信功能,难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养老机器人大部分仍处于实验室研究及测试阶段,个别已推出市场的产品普遍在10万元以上,价格高昂,一般养老机构和家庭难以承受,容易陷入“成本高昂、接受者寡、无法量产”的循环。

为此,魏明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做好智慧养老机器人产业统筹规划。智慧养老机器人产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投入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市场风险高,涉及政府、科研机构、医疗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等多种主体,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建议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围绕市场准入、研发、集成、营销、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完备的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健全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尽快出台针对性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分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举措,加快打造体系化、高效协同的产业布局。

二是加快推进智慧养老机器人技术创新研发。智慧养老机器人产业是新兴产业,相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技术短板较为明显,部分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建议政府牵头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动精密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科研攻关和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关键技术研发,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控。加速创新研发成果转化落地,推动智慧养老机器人尽快实现规模量产。

三是加快智慧养老机器人产业试点推广。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经济和科研实力强、市场需求大,具备发展智慧养老机器人的良好产业基础。建议重点在上述地区选取一批技术先进、应用成熟的项目开展试点建设和推广工作,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形成智慧养老机器人高端产业集群。

四是加快智慧养老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智慧养老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持续加强高校机器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加大职业培训教育力度,加快培养技术研发、管理、操作、维修等各类急需人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吸引集聚“高精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上一条:两会声音│田纯刚代表:加快建设智慧养老社区 下一条:为守护独居老人,天津实施“智慧养老”,76岁老人摔倒及时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