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深度老龄化来袭,万亿级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迫在眉睫

分享到:
点击次数:256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7日17:14:00 打印此页 关闭

据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与盘古智库预测,2050年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60岁以上人口数量接近峰值4.87亿。然而,目前我国基础设施严重不适应人口老龄化速度及老龄化社会发展进程,面对前所未有的老龄社会,应尽快启动万亿级大规模改造工程。

9月22日,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与盘古智库联合发布报告《洞察2050:老龄社会大势、转型与对策》,提出建成全龄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创新的老龄社会总体构想。报告称,从2018年到2050年,我国将经历加速老龄化、急速老龄化和深度老龄化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上述构想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实现,即共识启动期、基础建设期和社会转型期。


报告认为,在共识启动期和基础建设期,我国将面临短期紧迫、长期严峻的八大挑战。其中,“基础设施不适应”被列为第一大挑战。


报告指出,适老化基础设施覆盖广泛,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包括室内建筑硬件、家居家装和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公共场所适老化改造包括安全扶手、临时休息点、助老通道、轮椅空间和电梯等方面。在信息社会,公共场所不仅包括物理空间内的场所,互联网上的虚拟空间同样存在需要改造的公共基础设施——适老化界面,如交互步骤、按键反馈、对比度、声响等。

适老化改造的市场规模巨大。据国务院参事、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7月份的一次会议上估算,仅对现有400亿平方米旧建筑进行适老化改造,市场规模可达15万亿元。根据住建部的数据,居家环境的适老化改造直接市场份额3万亿元。

报告指出,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不仅是补民生短板、拉动投资的重要领域,最终形成的方便、安全、健康的居家和公共环境也间接缓减了医疗保险的支出压力。

对于报告提到的第二个挑战——“劳动力稀缺和经济增长乏力”,报告建议,应尽快通过政策工具释放未来3亿健康老龄劳动力,使得有意愿、有能力的老人能够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其中,退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现行退休制度产生于一百多年前的工业社会初期,“一刀切”的退休安排与当前和未来的制度、技术和人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报告认为,应从现行退休制度向弹性退休和延迟退休过渡,区分工作类别和劳动强度,分区分批逐步推进实施。

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老龄化会进一步激化这种矛盾,但是,危中有机,报告指出,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会倒逼企业进行技术改革,也会从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和刺激消费需求的角度诱发市场创新。

报告认为,在老龄化、单身化和人机化等趋势推动下,继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之后,人的突变正在成为影响和决定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顺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并积极挖掘新的发展机遇才能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报告中,盘古智库还总结了我国老龄社会的五大趋势,一是超级老龄化来势凶猛;二是新生命形态涌现;三是社群形态多元化;四是老龄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共振;五是政府、产业和社会协同应对。

报告指出,平均寿命的提高,老龄期特别是健康的老龄期不断延长,导致新的人生阶段的出现,即未成年期“第一人生“阶段”和中青年期”第二人生”阶段之后的健康老龄期“第三人生”阶段。从退休到失能和过世之间,出现了10年以上的健康老龄阶段,他们不仅具有享受生活的需求和能力,也因为在信息时代,还可以通过网络以比工业时代更少的体力耗费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而具备深度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需求和能力。

报告指出,尽管离婚率和空巢率持续上升、结婚率与出生率“节节败退”,单身化、家庭离散化趋势明显,但人与人之间又在以其他方式重新连接、聚合和重组,呈现线上线下多元化社群的趋势,弥补了家庭离散化后缺失的部分社会属性。


社会在创新发展中形成了“结伴养老”的新型社群模式,“结伴养老”最早流行于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德国,住不惯养老院的独居老人自发寻觅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合伙同居。目前,德国有一半老人选择这种方式。

值得警示的是,我国老龄化还有一个区别于许多国家和地区老龄化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老龄化与信息化、城镇化的同步共振不可避免,在倒逼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并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也加剧了区域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诸如养老金、社会保障和代际数字鸿沟等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转自网络
上一条:诸暨打造智慧养老舒适之家 共享美丽城镇“生活美” 下一条:2022-2023年全球养老产业:养老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智慧养老模式成为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