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指出,要“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
以下为2024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议。
一
调整优化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礼华表示,在对社区硬件设施进行适老化系统改造的同时,应调整优化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构建城镇适老化社区智能化康养服务平台,让更多老年人实现居家康养生活。
徐礼华委员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智能化康养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积极发挥院校培养人才的渠道作用,建立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认证制度,助推智慧养老工作走上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二
构建“居家老人紧急救治地图”,让老人能够通过智能设备求助求救
考虑到老年人普遍更倾向于居家养老的意愿,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湖北省委副主委、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章晓联提出了关于促进智慧赋能家居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应急救助水平的建议,希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她建议,一方面,厘清部门责任。梳理紧急呼救设备设计和加装、呼救后第一时间响应的主体、居家紧急救治方案制定、送医渠道、送医后医保报销实施、救治后的回访监测等各环节的主体责任,建立贯通机制。另一方面,资源融合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公立及社会机构承担应急救治服务任务,积极探索企业运营模式,鼓励形成社会机构融资筹钱的机制,加强协调能力,建立“政府补贴+社会资本引入+家庭支付”商业运行体系。
三
建议智慧养老不要过度智慧
针对“智慧养老”产业中存在的一些诸如使用成本高、老年人学习成本高等痛点,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黄红霞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精准识别老年人的需求,不要过度“智慧”,导致老年人不适应、不会操作;二是建议全面进行适老化改造 ,避免老年人陷入数字化的生活困境;三是通过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降低“智慧”养老的成本,让更多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到现代技术和政策的红利。
四
让社区居家养老更“智能”
李微微等多名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加强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提案》。提案建议,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普及应用。可根据社区居家养老人员居住分散、健康动态难监测等特点,大力推广智能化助餐、助穿、助浴、助行等服务产品,加速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便捷化融合,通过服务产品的科技创新,降低居家养老使用智慧设备的支付成本,使其大众化、生活化。
同时,加强对居家养老产品和服务功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增强居家养老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便利性,推动高龄老人可穿戴传感设备的广泛应用,推广便利化的“一呼百应”智能设备,为居家、社区、机构、老人亲友与医护的快速联动提供信息化支撑。
来源:四川瑞字科技有限公司